沟通东西方:宋朝与苏丹的来往,拥有东西方交通史上的重要意义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浏览次数:74
在北宋以前的文献中,“拂菻”泛指罗马帝国和小亚细亚地区。公元11世纪,塞尔柱突厥人崛起于中亚。
1055年,塞尔柱突厥人首领图格里尔内格率军进驻巴格达,自立为“苏丹”,称“东西方之王”。到马利克沙统治时期(1072—1092年),塞尔柱王朝发展成一个从中亚到地中海东部的大国。
为了沟通东西方的联系,马利克沙(宋人译为灭力伊灵改撒)派遣使者你厮都令厮孟判出使北宋。宋神宗元丰四年(1081年)10月6日,到达汴京的你厮都令厮孟判向宋神宗献上鞍马、刀剑、珍珠,并向宋神宗介绍了塞尔柱王朝的情况。
他说他的国家从首都出发,“东南至灭力沙、北至大海(即黑海)皆四十程”,“西至大海(即地中海)约三十程”;“东至西大石(即伽色尼王朝,其首都为今阿富汗的吉兹尼)及于阗王所居新福州(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),次至旧于阗(今新疆和田),次至约昌城(今新疆且末),乃于阗界”。
展开剩余64%“次东,至黄头回纥(其部落分布在今青海西北部)”;“又东,至达靼(即草头鞑靼,其部落分布在黄头回纥的东北);“次至种榅”,“又至董氆(吐蕃部落首领)所居,次至林擒城;又东,至青唐(今青海西宁),乃至中国界”。
他的国家“语言与灭力沙同”,“地甚寒”,“土屋无瓦”;“产金、银、珠、胡锦、牛、羊、马、独峰驼、杏、梨、糖、千年枣、巴揽子、大小麦、栗、麻”,“以蒲桃酿酒”;“以金银为钱,无穿孔,面凿弥勒佛名,背凿国王名,禁私造”;文中记载的钱币面凿弥勒佛名,实应是古兰经语。
“音乐:弹胡琴、箜篌,吹小筚篥,击偏鼓,拍手而歌戏舞”;“不务战斗,事小只以文字往来诘问,事大亦出兵”;“刑罪轻者杖五七十,重者一二百,大罪盛以毛囊,投之海”。
“王服红黄衣,以金线织丝布缠头,每岁遇三月入佛寺烧香,坐红床,人抬之”;“首领皆如王之服,或青绿、绯白、粉红、褐紫,亦各缠头跨马;城市田野各有首领主之;每岁惟夏秋两得俸,给金钱、胡锦、榖帛,以治事大小为差”。
这段史料记载无疑有部分错讹。如“灭力沙”当是《诸蕃志》等书所说的“麻嘉国”,即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。其应在巴格达的西南,而不是东南。
“约昌城”,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作“灼昌城”。尽管如此,但由于中国与拂菻之间已经是“九百余年”没有官方交往,因此双方的这次交往在中西交通史上仍有重要的意义。
宋哲宗元祐六年(1091年),塞尔柱王朝的使者又再次到达中国。宋哲宗向其馈赠了200匹帛以及银瓶、袭衣、金束带。其后,“迄于宣和,朝享不绝”。
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发布于:天津市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